紙質檔案裝具霉變通常都會經歷變質、生霉以及霉爛三個階段。在裝具發生變質時,霉菌孢子或菌絲會在適宜的環境下開始萌芽,分泌的酶類會進入到材料內部,這樣就會與紙質材料建立腐生關系。下面霉菌孢子或菌絲就會在受損部位形成菌落,隨之進入到生霉的階段,擴散出灰綠色的霉斑。最后紙質檔案就會受到嚴重的腐化與裂解,然后就會進入到嚴重的霉爛階段。
檔案裝具發生霉變就會直接與材料接觸,進而使材料間接的受到侵害。紙質檔案內部資料一旦發生霉變就會破壞其分子結構,進而改變檔案資料的性能,導致紙張變色甚至腐爛。另外,霉變還會形成各種難以去除的色素,這樣會嚴重影響檔案資料的閱讀與復制。霉菌在代謝的過程中會產生甲酸、乙酸等有害物質,導致紙質檔案的酸性增加。酸性的增加會促進纖維素水解與紙張老化,進而使檔案內容中的字跡褪色或紙張變黃;酸性的增加也會加速霉菌的生長,紙質檔案裝具如果發生霉變就會直接影響其使用壽命,甚至會造成檔案資料內容染霉,進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另外,一些微生物會代謝出諸多有害物質,人在接觸的時候會對其身體健康產生危害。
內容摘自:于卓,內蒙古自治區檔案局(館)保管利用部,《紙質檔案及裝具抗菌防霉的幾種措施》;刊發在《檔案與社會》,2019.6,P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