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2日,由中國古籍保護協會主辦、西藏圖書館(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承辦的2019年“中華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務行動·西藏行”活動圓滿結束,我司參與其中并承擔古籍酸化情況調研任務。
“中華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務行動”是由中國古籍保護協會發起,中國志愿服務基金會和京東方集團支持的一項全國性社會公益活動。
此次“志愿行動”是由來自中央民族大學和西藏大學歷史學、宗教文化學、古典文獻學等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以及我司技術人員在內的14名小組成員構成,志愿者們共同前往日喀則市扎什倫布寺開展古籍普查工作。
經過為期20天的工作,志愿者小組及同行的西藏圖書館(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專家共同完成了1188函的古籍普查登記任務和1817條手寫古籍目錄的數據著錄任務及43函古籍酸化情況調研任務。
古籍酸化情況調研任務,是針對扎什倫布寺內藏經樓所珍藏的藏紙經卷酸化情況進行調研,旨在通過實地調研、采集相關數據,分析研究藏紙文獻的酸化程度,為今后的脫酸保護工作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
活動中,我司技術人員使用便攜式測酸儀,采用酸堿度三點檢測法對藏紙經卷進行抽樣檢測。通過分析后發現,本次所調研的元代至清代藏紙經卷的平均酸堿值在5.5以下的占到了近七成,破損程度嚴重,紙張壽命已不容樂觀,唯有通過紙張脫酸保護技術進行搶救性修復,延長壽命,才是根本性的保護方法。
酸化情況調研將為今后古籍的脫酸保護提供科學、可靠的數據參考,為有計劃、有重點地對古籍進行脫酸修復與保護,圓滿完成中華古籍文獻保護計劃中的各項任務與計劃作出應有的企業貢獻與使命擔當,對中華文明5000年的歷史結晶——文化典籍進行守護和傳承。
西藏圖書館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是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加入中國古籍保護協會實施“中華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務活動”的第二年,此項活動的實施,有效緩解了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普查人員緊張、普查任務繁重的壓力,為集中開展古籍收藏單位的普查任務保障了人力資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