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質文物記載著我國重要文化遺產,承載著重要的歷史、科學與藝術價值,但同時也非常容易受到紙質酸化影響,導致其發黃變脆。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紙質文物酸化情況的發生?
一、紙質纖維的老化
紙張的三大主要成分:纖維素、半纖維素、木素。纖維素是長鏈多糖分子,具有穩定型特性。半纖維素,則是由多種不同類型的單糖構成的異質多聚體,包括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等,這些物質較纖維素來說,更易在酸性環境中分解。木素,一般指木質素,屬于交叉鏈接的酚聚合物,廣泛存在于植物體中的芳香性高聚物,結構上具有不穩定特征,氧化后會形成有機酸,進行導致紙張發生酸化情況。
紙質文物用紙分傳統手工紙和機制紙兩類,但因它們所采用的原料及制作工藝的差異,在保存狀況及老化機理有所不同,這里不多贅述。一般情況下,傳統手工紙的保存壽命優于機制紙,但傳統手工紙因在裝裱或熟化紙張等工序中添加了明礬,從而加速了紙張酸化的速度,大幅削弱其保存壽命。
二、“明礬”的身影
上面也提到了明礬,在手工紙中它以膠礬水(由明礬和膠料配制而成)的形式引入,是古代書畫裝裱、全色、調配顏料、熟化紙張必不少的材料。只要紙張中有“明礬”的身影出現,其壽命將大幅削弱。明礬加速紙張酸化的原理見下圖:
當發生上圖中的兩種化學反應后,伴隨H+(氫離子)的增加,進行使的紙張pH值降低,出現紙張酸化。
三、微生物的滋生
紙質文物的紙張纖維是多糖結構,是滋養真菌的營養物質,只要在溫度與濕度適宜的環境之下,會滋生真菌的繁殖,使紙質文物紙張出現霉菌病害,出現難以去除的色斑,同時也會加速紙張老化速度。
四、金屬離子的附著
金屬離子一般來源于含有銅、鐵的染料和顏料。含銅的顏料在古代工筆重彩畫中應用多,一般保存紙質文物的環境光照都較少,這也成了紙張酸化的原因之一,主要原因是含銅顏料容易發生氧化形成醛基和酮,進而形成羧酸;或游離出乙酸根離子,這些兩種物質都會造成紙張酸化。
綜上所述,紙質文物發生紙張酸化的原因較多,在做好有效預防的同時,做好紙質文物的健康狀況監測。銳立文保,專注紙質文物保存現狀調研及酸化后的脫酸保護,有效延長紙質文物壽命!
內容參考:王歡歡,山西大學,《紙質文物酸化原因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