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99re6热在线精品视频播放 ,女人与拘做受全过程免费视频

知識分享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知識分享 >

中國竹紙文化的歷史與古籍修復技術

時間:2021-08-04 09:00:00 來源:馬燈翠、王金玉《三種常用古籍修復用竹紙性能的比較》

中國竹紙起源于晉代,唐宋時期竹紙業大力發展,明代發展興盛,清代達到了鼎盛時期,竹紙生產達到空前程度,中國南方省區均有竹紙的生產制造。早期的竹紙質量無法與皮紙相比,顏色發黃發灰,不耐蟲蛀,容易老化,但隨著竹紙的制造技術不斷改良,竹紙在質地以及耐老化性能上均有提高,為社會提供了一種廉價的書寫、印刷材料,為文化的傳播、傳承作出了重要貢獻。從中國現存的紙質文物來看,明清時期,竹紙占有很大比重,尤其是書籍以及大量的檔案文獻,很多都用竹紙。與楮紙等韌皮纖維紙相比,竹紙由于纖維較短、纖維素含量低,在強度、耐久性方面要稍遜一籌,因此數量眾多的竹紙文物中,不少保存狀態較差,其保護、修復任務都很繁重。

古籍修復技術是使用紙張與粘合劑等材料,運用修補技法,對破損紙質古籍進行修復的技術,其主要特征是用紙張加固紙張,因而修復用紙的理化性能和質量會直接影響修復古籍的質量和古籍壽命。選擇古籍修復用紙應把握的原則是:對古籍紙張、字跡無損害,紙質綿韌、細密、無雜質、纖維均勻、價格合理的傳統手工紙,具體表現為:機械強度高、耐久性能好、中性偏堿、柔軟度中等、定量小、白度比待修復古籍白度稍大。從文物修復的原則來說,應該盡量選用同種材料加以修復,以保持強度、外觀上的一致,延長修復周期,因此竹紙文物的修復配補,一般以采用同類竹紙效果較好。(作者來自天一閣博物館)

【轉載聲明】轉載內容是出于傳遞更多有價值信息之目的,若出現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告知,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上一篇:古籍修復常用竹紙性能比較:毛竹紙、苦竹紙、棠云紙
下一篇:為什么紙質檔案資料怕陽光?有何危害?
資訊推薦
服務案例
回到頂部